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问题学习研究 >> 阶段成果 >> 课题研究论文

给小组合作探究“把把脉”

作者:周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05-31

给小组合作探究“把把脉”  

脉象一  探究内容:随随便便,缺乏必要性。  

症状:如《年、月、日》的教学。教师在教学平年、闰年时,首先出示了一些年份,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议一议,这些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难住了,平年闰年学生可能有点熟悉,但平年闰年的计算方法他们从未接触过,我看到一些小组也在讨论合作,但没有一个小组能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万籁此倶寂,惟余叹息声。  

为了合作而合作有必要吗?合作探究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教师缺乏深思熟虑,主观随意,对哪些问题该讨论,哪些问题不该讨论,组织几次讨论,缺乏筛选和计划,往往该讨论的讨论,不该讨论的也讨论。不是在主体作了一定努力之后进行,而是提出问题就讨论。这种探究不是出自学生内在的需要,而是在教师的要求或强制下被动地进行,教师组织的合作讨论目标指向不明,或大或全,难以操作,学生抓不住讨论的要点,只能望洋兴叹。  

对策:拨响孩子的心弦。  

    1、关注学生内在需要。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善于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相对于个体性学习的优势在于,小组讨论的形式容易使成员产生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有利于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激发创新思维,从而促成小组成员对问题的深入探究。要想取得上述效果,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学习任务是否有必要通过合作来完成。只有那些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能激活思维的学习任务才具有合作价值,如探索型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探究后做出某种有价值的预测或发现;拓展型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多方面思考以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比较型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基于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以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路径。  

2、选择切入点。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切入点选择的最初表现在于提出合适的问题,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切入点的选择是数学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首先,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精心设计,由浅入深,一环套一环,使学生有种步步为赢的合作成功的喜悦。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但也不能难度太大。其次,教师选择的问题要有目标、有内容、有层次、有深度。可以在对数学规律的归纳中,引导学生讨论;可以在理解新知的关键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可以在出现难点,学生出现不同的见解或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在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引导学生讨论……选择了一个成功的切入点,就相当于合作学习也成功了一半。  

脉象二  探究时间:匆匆忙忙,缺乏实效性。  

症状: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在课前学生已准备好平行四边形、剪刀、方格图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底和高的大小有关,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此时,学生兴趣挺浓厚,积极性也挺高,只见学生在比比、量量、剪剪、拼拼,好像非要弄明白不可……没过一会,师示意学生停止了验证、探索,接着,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验证……  

分析:海上生明月,合作断此时。  

这是一节非常好的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操作、亲身体验的合作探究课,但教师的草率让本该充满精彩的课堂在眼前悄然流过。  

1、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吗?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分完组没说几句,就被教师止住安排下一项活动,显然这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这样的过程显得匆忙,让人感觉合作学习只是一种迎合,只是一种形式,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合作热情,甚至会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2、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在这里,没有学生合作后的汇报和组际间的交流,没有学生的成果展示。试想按这样的教学,先前的合作学习还有什么意义?与其这样不如不合作。很明显,这样的合作在当前课改的前提下有“追时髦”之嫌,追求的是一种形式上的表面合作,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目前,数学课堂上像本案例那样合作走走过场确实不少,一会儿就盲目、草率收兵,合作学习之后不进行组际交流,似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关系不大,有脱节现象。这样久而久之,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习惯。  

对策:享受自由快乐的学习。  

1、把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给学生充分的个别思考时间。没有个体的“我”的充分独立的自学基础,就没有讨论中的“我”的个性化的见解,就没有全体学生的主动、全面参与。只有在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参与到合作讨论中去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讨论给人带来的挑战性以及与他人分享思想成果的快乐。因此,在合作讨论时,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动,也需要静。  

2、把机会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组际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跳出教案的框框,切忌不要担心这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教学进度而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的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让学生享受获取成功的乐趣。  

脉象三  探究方法:熙熙攘攘,缺乏协作性。  

症状:在一次课堂上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教师让学生通过“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比的性质”。老师的话刚出口,只听“叭”的一声,前排的同学立即转向后排,有的小组的学生不做“沉默的羔羊”,抬头这边瞧那边看;有的小组更有意思,大家“以礼相待”,“相对无言”,或是“我一见你就笑”,或是做做鬼脸。此时教师则是若无其事地在教室里踱来走去……  

分析:无为在歧路,你我共失巾。  

1、让学生“自由”就是彰显个性吗?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好像很活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有的小组里你说他也在说,听不清谁在发言,同学们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是谁的思维严密、谁的思维缺乏条理性,教室里噪杂声一堆;有的小组里张三怎样说,李四就怎样说,人云亦云;有的小组里只有成绩好的学生在评说,学习较困难者根本沾不上边,或者自己玩自己的,似乎讨论与己无关,这样的合作缺乏协作性。  

2、教师的角色是什么?这种自由化现象也表现在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地东瞧西看,或忙于在各小组之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和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根本原因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准确地理解,把一般性讨论、交流等同于合作学习。  

对策:人字结构是相互支撑。  

1、正确合理分工。教师需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与一般性小组讨论的差别,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确少不了讨论、交流,但这种讨论、交流是建立在明确的角色分工和个人责任基础上并指向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的,而一般小组讨论则停留于意见的随意表达,没有明确的目标,合作讨论的小组成员应该是动态的,或两人,或四人,或大组,或全班,可以是男生固定在某一组的座位上,女生流动,也可自找讨论伙伴,亦可找老师探讨……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不使学生固定在某一组内,让学生不断接受更多同学的观点和影响,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某种“态势”,即有些学生始终在组内起控制作用,有的则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发展的机会。  

2、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和人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和人交换一种思想,得到了两种思想。”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倾听的时候,要及时作好记录,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想想他的解题思路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谁的解题方法更好,并注意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善于思考别人的意见,不盲从,善于提问和质疑,学会取得共识和存疑,在大脑里多问几个为什么。  

脉象四  探究过程:星星点点,缺乏全体性。  

症状:纵观数学课堂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个别学生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其他学生或者洗耳恭听,或者似听非听,无所事事,更有甚者,连教师也暂时从课堂教学中游离出来,作暂时的“课间休息”。充当演讲者的通常都是班上的佼佼者,一到合作学习的时候,他既要当好小组长组织大家开展活动,又要带头发言,还要作好记录,最后还要代表本小组上台汇报合作交流的成果。几次合作下来,不断地巩固了他在小组中的地位,每次发言,他当之无愧地代表大家发言,独领风骚,其他学生就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  

分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合作探究是不是只为优等生搭建舞台?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思想。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可是像上面的现象,合作探究只是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换成了“优等生讲,学困生听”,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有很大的区别吗?有人曾做过一次调查:①在合作学习中你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吗?(A)每次都想的90%;(B)有时会想的8%;(C)从来不想的2%。②在合作学习中你在小组内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吗?(A)每次都有的50%;(B)有时会有的30%;(C)从来不会有的20%。③在小组汇报时你有机会代表小组发言吗?(A)每次都有的20%;(B)有时会有的30%;(C)从来不会有的50%。很显然,这样的合作学习很难形成“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也很难做到“全体参与,共同进步”的合作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而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体的学习情况。  

对策:特别的爱给所有的他。  

1、“我”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明白在合作群体中的地位,一是意识到“我”与他人,尤其是与教师是平等的学习者;二是学生要明确自己在完成共同任务中所承担的责任,要能意识到“我”应是一个积极的发言者和虚心的倾听者。要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进行有效地沟通,要能对合作成员讨论的内容进行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2、加强合作技能的指导。对合作学习的技能进行指导与训练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合作行为是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合作是创造出来的,也是培养出来的。而且在合作学习的初期如果不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就会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行为。进行合作学习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合作本身是有条件、有选择的,既是互助性的又是互利性的,要进行合作并取得成功,同学之间就要相互了解,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优势,尊重别人、会听别人发言,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一些与人交往、互相讨论、做主持人等合作技能。训练时把合作作为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来进行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功(除个人努力外)离不开别人(老师、同学、家长等)及各方面的帮助。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合作探究的目的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充分展示个人才智。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丰富的角色体验,享受合作的乐趣,从而达到同步教学、异步发展的目的。  

                                               礼嘉中心小学  周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