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问题学习研究 >> 课题方案

小学数学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设计方案

作者:陈一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14

《小学数学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设计方案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三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而构建基于问题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2、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数学自身特点的需要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问题情境创设能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予思维方式,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基于问题”学习的数学策略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设计问题,乃至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基于问题学习是一钟以问题情境为背景,重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提炼,经历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的学习方法,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抓手。

3、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正在悄然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创新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挑战。因此,革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景,搭建研究性学习平台,营造探究性学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丰富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升探究性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本课题研究,突显了生本意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        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1、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教学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1)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即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讲解过程,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把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以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为重点。(3)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关键。即教师是学习过程中问题性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2、教学策略: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所体现的教学思想。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的解释:(1)学习是主体主动作内部心理建构的过程;(2)学习中的理解是运用已有经验和提供信息的结果,学习中的建构既有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又有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合作会使理解变得丰富和全面。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性教学的重要方式。基于问题学习要求学生针对一定问题情境,并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扮现积极的角色,在开发问题解决策略同时,获得新知和技能,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问题学习的基本途径:问题的呈现与陈述;列出已知的相关知识;根据已有知识针对问题开展陈述;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发现和填补知识缺陷,引导学生探究、搜寻;学生口头或书面形式呈现交流各自的发现、解答和建议。  

2、问题教学理论  

问题教学法最先是由原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后来经有关专家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的结合起来。问题教学法以当代思维科学为依据,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问题解决方式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合作研究式,自主探究式等。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问题学习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2、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怀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基于问题的实验和实践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与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态度,体会探索的乐趣,并能通过评价认识自我的价值,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反思。  

   

三、研究内容  

在调查学生学习现状的前提下转变教学观念,构建适合学生实际的小学数学基于问题学习的学习方式,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问题学习的目标确立以后,还必须有基于问题学习的内容作支撑,让学生问题情境中探索研究,达到理解并掌握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从而增长智慧。  

1、         创设情境,激活内驱,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往往上在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自发产生的。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新的认知冲突和情感共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活动,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2 选择材料,提供时空,变空泛说教为生动体验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中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基于问题学习”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将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和设计,使其有利于学习探究活动的展开。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时空,促进学生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生动的体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  

 3 积极对话,适时捕捉,变单向传递为多元交流  

     教学实践表明,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高效的学习途径。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不同的个体在探究的过程中都将获得新体验、新发现和新策略,而这种个性化的体验和发现正是学生建构和完善知识意义最有价值的素材和资源。当“基于问题学习”的学习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将每个同学当作一个小小的“信息源”,将来自每个信息源的信息视作最为宝贵的学习资源,师生、生生在积极的对话过程中及时进行信息交换,并适时捕捉动态信息,将其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和利用。  

 4 抓住契机,积极引导,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当“基于问题学习”之学习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时,学生个体客观上的差异(知识、经验、能力等)导致探究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发现,既关注学生对知识在创造的收获,又关注学生探究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同时,要确立多元评价的理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 内容多元、和评价手段多元,真正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评价主体多元。学生“基于问题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往往延伸至课外。这种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评价主体的拓展。因此,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可能成为也应该成为学生“基于问题”学习的评价主体。  

      评价手段多元。评价主体的多元必然引起评价手段的多元化。除了课堂上的面对面的评价外,书面留言、调查问卷等方式也成为评价的重要手段。  

 评价内容多元。《新课程标准》认为,评价不仅要关注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引导不同个体沿着自己的智力强项去发展,也使他们懂得如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真正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5、探索“基于问题学习”的操作模式  

据问题教法的原理和新课程实施要求,在实践归纳和理性演绎基础上,提出基于问题学习的一般操作步骤为:

教师                          学生  

创设问题情境                 发现并提出问题  

                               

指导问题解决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   

                                    

鼓励与引导                  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   

                                     

    师生共同评价、反思、归纳问题解决过程  

6、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我们拟通过以下几方面开展问题情境的创设  

1)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时产生问题性情境  

2)对立矛盾面的设置,包括:认知矛盾的情境的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创设  

3)通过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4)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创设问题情境  

5)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6)教师布置问题性作业,直接呈现问题情境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文献资料研究,理论归纳。(研究准备阶段)  

2、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经验总结为主(探索实验阶段)  

3、经验总结法——一理论升华、归纳总结、经验汇编为主。(评价总结阶段)  

五、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20062---20066月,确定课题,制订方案,组建课题组,请市、区教研室论证。  

2、实施阶段:  

20069---20086月,根据方案进行实施、探索、研究,并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对方案及时调整,使课题组研究有效,顺利进行。  

3、总结阶段:  

20089---20096,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并请有关专家给予鉴定。  

六、预计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结题时提供可以反映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和研究成效报告1份。  

2、研究论文:结题时,编印小学数学基于问题学习的数学策略研究的论文集。  

3、优秀数学设计集。  

4、音像资料:反映课题研究内容的音像资料。  

   

七、课题组成员  

组长:姜闻天  

副组长:王丽萍周燕侠 陈一新 周建明   

成员: 吴洪芳  陆敏仪 陆卫星 王亚娣 卞丽萍 羊惠静 胡彩娣 王仕新 吴惠芳 庄燕静 周青、蒋丽萍 吴芝芬 高佳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