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着眼于学生发展打造三近文化的策略研究 >> 阶段成果 >> 学科规范

礼嘉中心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09-30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体育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是小学生增进健康、获取健康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培养协作和竞争意识,形成勇敢顽强、创新进取等精神和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一、课前准备  

1认真钻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小学称体育,更不是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相加。  

2选用江苏省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组织教学,并作为学校对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管理与调研的论据。  

336年级每学期至少分配15课时的篮球教学内容(《小篮球》校本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可参考《小篮球》校本课程教材,灵活选用。  

4 科学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做到每学期、每个单元有计划,每堂课有教案。  

5 教案的设计与撰写。按照区教育局基教科统一制定的“体育(与健康)备课本”规范设计和撰写详细教案。撰写教学简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使用者教学工作认真踏实,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且具有5年以上教学工作;二是,必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后记,并突出重点教学步骤设计和教学后记;  

6、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  

(1) 认真做好场地器械的安全检查;  

(2) 做好场地器械的布置,充分考虑合理性与安全性。  

(3)   提前到达上课地点或班级;  

二、课堂教学  

1、遵循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1) 人认识事物的规律;  

(2) 教与学的规律;  

(3) 教学手段与内容相配合的规律;  

(4)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5)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6)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7) 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的规律  

2、合理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  

(1) 加强主题性教学设计;  

 (2) 开发运动形式活泼、简单易行、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内容;  

   (3) 开发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游戏活动内容;  

   (4)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分配体育基础常识内容或室内活动内容(雨雪天);  

3、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1)  灵活安排教学方式,重视学法指导,倡导多种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鼓励学生自主(2)探究;  

(3)  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问题、锻炼能力,学会交往;  

(4) 为学生创设自我发展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1) 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获得自尊和成功的体验,适当安排锤炼意志品质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2) 以正面表扬为主,正确地使用奖励和惩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榜样,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  

 (3)开展主题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寓教于乐;  

(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因材施教;  

(5)合理安排练习,关心体弱和病残学生;  

 (6)遵循人体生理、运动规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7)注重保护帮助的教学与运用,加强安全教育;  

5、遵循体育教师教学基本素养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1)  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2)  落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上下课有集中、整队和点名;  

 (3)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学生请假、见习等条例;  

 (4)  上课前应指导或检查学生服装、鞋子,排除携带易伤物品上体育课;  

 (5)  上课要穿运动服、运动鞋,兼职老师穿运动鞋;  

(6)  上课教态自然,语言文明;   

 (7)  力求讲普通话,语言的表达清楚,简洁明了;  

(8)口令清晰、规范,声音洪亮;  

(9)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场地器械的布置情况,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10)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发生;  

(11)注意教育的艺术性,忌简单和粗暴的教育和教学行为;  

(12)按时上下课,不要拖课,不提前下课;  

三、课后活动  

1做好器械收整理归放工作,爱惜器械;  

2布置下一节或课外练习的内容;  

3做好教学反思,注重成功教学案例的收集和整理;  

4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统计工作;  

5做好学校运动队的选拔、组织、训练工作;  

6协助班主任做好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7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四、评价与考核  

1、课堂教学评价  

(1) 关注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  

(2)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亲历实践过程。  

(3) 关注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发展情况;  

2、学生学习评价  

 (1) 采用多元化,重过程,兼顾结果。采用基础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2) 学生体育课成绩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等级评定的方法进行。体育课总分100分,其中体育课出勤及课堂表现占20%;体育基础常识(多种方式测试)占20%;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30%;运动技能、技巧占30%。一二年级不测试体育基础常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运动技能、技巧两项各加10%分值。等级评定,85~100分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不及格”。“三好学生”评选体育成绩应达“优秀”,85分以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