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着眼于学生发展打造三近文化的策略研究 >> 评审书

着眼于学生发展 打造三近文化的策略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1


附件2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着眼于学生发展打造三近文化的策略研究  

                                 

   

         王小明            

   

负责人所在单位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1

   

   

        

   

   

1、申报人不需填写“编号”和“课题类别”。  

2、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  

四份。  

3、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4、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电话:86****29  

电子邮件:jyslly @czedu***   

网 址: http//www.czedu.gov***/knowledge/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王小明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行政职务  

校长  

专业技术职称  

中高  

研究  

专长  

数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86****80  

通讯地址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  

213176  

电子信箱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周燕侠  

小高  

礼嘉中心小学  

数学  

副组长,课题管理,理论培训  

王丽萍  

中高  

礼嘉中心小学  

德育  

副组长,课题管理,理论培训  

陆 芳  

中高  

礼嘉中心小学  

语文  

副组长,课题管理,理论培训  

陈一新  

中高  

礼嘉中心小学  

数学  

副组长,方案设计,课题管理  

吴洪芳  

小高  

礼嘉中心小学  

数学  

副组长,撰写结题报告  

张红亚  

中高  

礼嘉中心小学  

语文  

三近校本课程的开发  

黄建英  

中高  

礼嘉中心小学  

语文  

三近校本课程的开发  

史祥琴  

中高  

礼嘉中心小学  

语文  

组织本学科教师研究与实践  

陆敏仪  

中高  

礼嘉中心小学  

数学  

组织本学科教师研究与实践  

夏亚南  

小高  

礼嘉中心小学  

英语  

组织本学科教师研究与实践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国家级  

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  

20093  

主持人  

结题  

   

常州市  

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业负担的策略研究  

200910  

主持人  

结题  

武进区一等奖  

武进区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英语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  

201112  

主持人  

进行中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浅析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管理  

《校长》  

2007.11  

打造教师群体文化 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教育研究》  

2011.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7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可附页)  

1、选题  

1)历史意义  

   礼嘉中心小学前身,可追溯到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由礼嘉桥秀才孙清载创办的“三近书院”。 院名“三近”,取《中庸》“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之义,并以之为校训。孙清载身体力行,亲授课业,为士林之师表数十载,以办学严谨著称于时。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礼嘉中心小学焕发了更为强劲的勃勃生机,以‘好学、力行、知耻’为校训,学生好学成风,文化素质突出,孙清载播下的三近精神种子,得到更广泛的发扬。校舍扩建,教师队伍精良,姚味之、沈止善、钱永宽、王迪生等名师执教严谨,治校有方,教育教学质量文明遐迩,每年有近50%的毕业生升入武进县中、武进县师、省常中、洛社乡师等名校,其间的1953年尤为出色,省常中当年招收80名初一新生,礼嘉中心小学竟占了42名。  

(2)    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给礼嘉中心小学开辟了向现代化进军的崭新天地,现代化新校似美丽的公园。一年四季鲜花不断,环境宜人;葡萄园、植物园点缀其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行知路、学森路、海峰路、隆平路纵横交叉,凸现浓郁的育人氛围。两幢教学楼近智楼、近勇楼和一幢综合大楼近仁楼气势恢弘,浑然一体,传承着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尤其是2002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以来,学校内涵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广大教师在实验小学的平台上如鱼得水,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以先进的教育手段,科学合理富有美感的教育方法,实现着自己教育理想,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美,仪表美,言行美和才艺美。在20122014年的新一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进一步确立了我校的办学目标:以传承“三近”文化,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力行“让‘三近’文化浸润我们的心灵”的校训。构建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管理体系,内聚师魂,外塑形象,关注细节,抓实常规,创新思路,主动进取,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发展有突破、特色发展有影响、和谐发展有成效、持续发展有实力的优质品牌小学。所以,进行着眼于学生发展,打造“三近”文化的策略研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人的素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课程改革的起点和归宿。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确定这一培养目标,正是基础教育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基础教育承担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历史重任的具体落实。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决定进行“着眼于学生发展,打造三近文化的策略”的课题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传承“三近”文化,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使学生在学、做、思、辨等方面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承担起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为其创设有意义而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的责任。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开发体现“三近”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使“三近”文化建设常态化、校本化。  

3)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鲜明的“三近”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浓郁的“三近”文化气息,从而把乐于学习、力行实践、勇于知耻的品质扎根于孩子的心田,为他们打好人生根基,经得起人生风雨,将来长成社会有用之才。  

4)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各学科中找到一个切入点,形成各学科的学习规范,渗透“三近文化”精神,使得学生人人会学、乐学、好学,为终身发展奠基。  

3、研究内容  

因此,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以及我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目标,本课题主要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1)深入研究“三近文化”的目标和内涵,提炼和培育学校精神。  

三近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与创新,提炼和培育新时期的学校精神,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2)根据“三近文化”的目标和内涵,加强学校文化设施和文化环境建设(包括班级文化等)的研究。  

让“三近”文化浸润我们的心灵被定为我校的校训;学校三幢大楼分别命名为近仁楼、近智楼、近勇楼;学校还需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进一步体现“三近”文化精神。  

3)开发实施“三近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  

从文明教育、礼仪教育、环境教育、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常规、各学科教学常规等方面入手,开发体现“三近文化”的校本课程。  

4)研究建构以“三近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师生文化活动体系(包括校级文化活动、主题班会活动、体现三近文化学生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小记者活动、教师读书活动等)。  

5)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三近文化”,深化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文化的研究。  

在研读、学习本课题方案基础上,确定各学科的子课题方案,从而使得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向性更强,目标性更明,很好的体现“三近文化”  

4、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传统的“三近”文化:“三近”即“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取自于《中庸》。意为:一个人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具备智慧的才能;只有踊跃地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接触生活,了解民众,才能懂得人与人应该互相关爱;只有明辨荣辱、是非、善恶、美丑,才能坚持正义,勇于向邪恶斗争。具备了丰富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才能,懂得了确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明确了坚持正义,反对邪恶,就会成为对国家的有用人才。  

   “三近”文化是我校一百多年来所传承的教育思想和儒家修身文化蕴育而成的近智、近仁、近勇的思想。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本课题认为我们的教育要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在学、做、思、辨等方面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承担起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为其创设有意义而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的责任。  

2、学生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至少有八种,认为每个人都潜藏着多种智能.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使之成为素质全面的人。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1、课题负责人已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课题负责人王小明具有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积极主持开展省、市级、区级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在他的主持下,我校的多个课题分别结题并获得优秀科研成果获一、二等奖,获得了较高评价。自己也多篇论文获发表或获奖等奖。  

2、课题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大部分是已结题课题组的成员,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教学经验,取得的教科研成绩也是可喜的。 2004年、2007年、2011年我校连续三次还被评为武进区“教科研先进学校”。而主持人主持及学校曾经开展研究的市级课题《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小公民力行岗的组建及活动的研究》、《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业负担的策略研究》都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对着眼于学生发展以及三近文化的理念是一致的。本课题组成员中有常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常州市骨干教师7人、教坛新秀6人,武进区学科带头5人、武进区骨干教师6人,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3、课题研究已具有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学校各项设施非常完善,一个主控室、一个多功能阶梯教室、两个电脑教室、一个语音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房一应俱全;每个办公室、每个教室都配置了电脑,每个教室还有电视机、液晶投影仪,并且实现了班班通工程。所有电脑都可以上网查资料,每个教师都可以进行网上学习、交流。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有个性地学习。这些都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同时我校藏书几万册,这些也为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供了便利的硬件条件。教学区三栋大楼近仁楼、近智楼、近勇楼浑然一体;生活区菽香楼可以同时容纳1600多人同时就餐;活动区有四面塑胶篮球场和塑胶运动场,为学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三区相互独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一、准备阶段  

20133月—6  

陈一新起草课题设计;  

学习相关理论,成立研究组织,构建课题网络。  

二、理论研究阶段  

20139月—12  

王小明周燕侠负责理论学习辅导  

陈一新负责制订课题方案  

吴洪芳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开题报告  

形成理论学习资料、  

课题设计方案、课题研究计划;形成开题报告。  

三、实践研究阶段  

20142月—20156  

史祥琴负责语文学科研究;卞丽萍负责数学学科研究;夏亚南负责英语学科研究;张红亚、黄建英负责开发校本课程。  

形成三近系列活动方案;开发完成三近校本课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修正原定方案。  

四、总结阶段  

20159月—12  

吴洪芳、陈一新负责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  

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或网络课题材料。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1、本课题研究报告1份。  

   

2、开发 “三近”文化的校本教材1本。  

   

3、优秀课题研究论文集。  

   

4、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果集。  

   

5、形成体现“三近”文化系列活动集  

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达成度  

   

形成一本体现三近文化特色的可以纳入校本课程的校本教材。  

形成本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可推广的论文、案例  

通过研究,使学生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形成围绕“三近”文化的学生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活动方案、过程、成果。  

吴洪芳、陈一新  

   

张红亚、黄建英  

   

   

史祥琴、卞丽萍  

   

王敏波  

   

   

王敏波 陆敏仪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512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