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拓展性阅读扎根语文课堂

作者:王红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20

让拓展性阅读扎根语文课堂

让拓展性阅读扎根语文课堂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除了课外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外,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尽力拓展阅读量。如何将课内拓展性阅读落到实处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足文本,让课内拓展性阅读成为理解文本的基石。    

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阅读什么”的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内,当然应该以阅读文本为主。我们教师应该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有针对性地对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适时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给学生以理解的、感悟的拐杖,创设出可感可触的情境。    

本人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当学生对李时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认识还不太到位时,我出示故事《亲尝曼佗罗》供他们阅读并谈体会,他们认识很快便有了突破性进展,有的说李时珍有为事业不怕献身的精神,有的说这能说明他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当课临近尾声时,我又出示了部分图文并茂的《本草纲目》内容及关于《本草纲目》深远影响的介绍供学生阅读后,他们的语言就更加精彩了,有的说“如此辉煌的医药学巨著就是靠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得来的,李时珍实在了不起。”有的说“李时珍的事例让我认识到,我要想把成绩搞好必须要刻苦努力。”   

整堂课,学生认识的逐步深入当得益与课内拓展性阅读的恰到好处。由此可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立足文本的课内拓展性阅读又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二、超越文本,让课内拓展性阅读成为语言积累的根本。    

“新课标”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从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和根本,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课堂上,我们能做的是给以大量的课内拓展性阅读。    

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当孩子们对“好好儿活”有着朦朦胧胧的认识时,窦老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出示了史铁生的一系列作品中的片段。各个片段都在诠释着同一个主题“好好儿活”,而且各个片段都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学生们在朗读中体味了“好好儿活”的真谛,同时又积累了各种关于“好好儿活”的文字,更会引发学生去阅读这一批文章。窦老师的“哪怕我这堂课什么也没教会,至少学生读了这么多的篇章,积累了那么多,这也是我的满足。”是呀,阅读教学中的一点积累,都是学生终生的收获。让我们的课内拓展性阅读超越文本,努力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创造条件吧!    

三、文本回归,让我们的课内拓展性阅读牵一发而动全身。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是选自某些长篇作品的片段或一个部分改编的,因此,学完课文以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出原著来读一读,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古诗文的教学也应注重拓展性阅读,如学习《赠汪伦》时,引导学生沉醉于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感情之中时,恰到好处地推出数篇表达朋友离别的诗,如《送元二使西安》、《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让学生充分感悟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学生自然会对这类古诗感兴趣,并会用课上所学到的“读一悟一背”等多种形式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因此,让拓展性阅读扎根语文课堂,能让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课外阅读作好铺垫,为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