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课外阅读 促语文素养

作者:史祥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17

抓课外阅读 促语文素养  

(获区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史祥琴  

    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是学生阅读永不枯竭的源泉。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每人每年达64本。这也包括学生在内。设想我们一学期仅学一本教科书,或者只是读有限的几本作文选等,如何提高学生的素养呢?古人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啊。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使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设悬念  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如在讲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我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某段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而惊险奇特的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情感跌宕、期待更多之际,我嘎然收声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其它内容更精彩,欲知其事,请自读原文《鲁滨逊漂流记》。此时教师可谓抓住时机向学生推荐了相关读物,也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如学《海伦 凯勒》一文时,我穿插了相关小故事,课后学生也迫不及待地阅读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黑暗中的光明》等。那段时间,我班学生几乎人手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的不亦乐乎。  

2.经常交流  激发内在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书籍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如我比较喜欢读美文,总是在班内利用早读等时间,讲自己的读后感受,时不时地引领学生也诵上几句美文或诗篇。潜移默化之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关注起这类课外书,而且还能朝着我的要求“腹有诗书气自华”去努力了。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地阅读,效果还是不好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所以这样的读书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一课,让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推荐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如在教《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我在课堂教学时就设计让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描写环境之恶、村姑之美、老妪之老等章节,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人物形象,从词语、写作方法等多方面感受经典之韵。到了课外,学生阅读其他章节就有了兴趣,也有了方法,阅读效果大大提高。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本学期我校在中午开设了大阅读活动,我就更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速读一些课外读物,采取一些竞赛和激励措施,学生也觉得这样很有趣,阅读效率大有长进。尤其是在做短文分析时,既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正确率。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为了扎实做好这一点,我校专门印制了一本“采蜜集”,从三到六年级每生一本,定期检查。真正做到让学生读有所思,思能所写。  

三、肯定鼓励,坚持阅读。  

 1.检查评比结合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我都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 ,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在班级的“小荷尖尖”墙张贴照片及光荣事迹等。  

2.老师家长配合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在班级内或抓住他们的某次课堂发言,或是某次习作的点滴进步,进行及时的肯定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现在班内有许多学生因为喜欢读书了,习作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很多习作中总会有恰当引用的诗句、名人名言等。而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在我每接一个班级后,都要和家长联系,提出一些要求。如尽量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不要总是买作文选给孩子;有的孩子不喜欢阅读,可以先从孩子感兴趣的漫画、小故事等开始阅读;家长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关注,哪怕每天读十分钟都要做出肯定……。一段时间后,总有许多家长喜滋滋地告诉我:现在孩子能自觉读课外书了!甚至有的家长也坚持对孩子的阅读做出肯定:在孩子每天的家作后都写上一句“孩子已阅读课外书*小时”。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3.学校班级互动  

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读书节,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如学生阅览室定期开放,班级统一设立小书柜,中午全校大阅读活动等。组织学生写读后感征文、手抄报、黑板报、编童谣等评比活动。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广泛阅读的资源,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最后校内还会在班级评比的基础上评出校“读书小明星”,在校园网公布,在升旗仪式上表彰,都对学生达到了激励作用。  

总之,只有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阅读质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才会从整体上提高。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课外阅读的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