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二)

作者:张红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01-22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课题组成员学习摘记

 

  

  

  

  

题目  

分类拓展——实施开放性阅读方法探微  

作者  

译名  

书名  

   

版别  

   

报刊名  

网络  

期次  

   

  

  

  

  

  

  

阅读是语文生活化的一种重要活动,阅读的功能及其范围正逐渐泛化,因此,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阅读资源,使之与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文本的学习形成链接。分类实施拓展,即续读全文或原文;解读科技文;赏读情感文;悟读哲理文等。通过引导学生海纳各种阅读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既是语文的特定的表现形式,又是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拓展性分类阅读,就是在对课文进行吸纳、内化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局限,分类实施开放性的续读、解读、赏读和悟读。网络阅读资源,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的效率。  

  

  

  

  

  

姓名  

张红亚  

学习时间  

201412  

当前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的研究  

备注  

  

分类拓展——实施开放性阅读方法探微  

【关键词】 拓展性阅读 续读 解读 赏读 悟读
【内容摘要】 阅读是语文生活化的一种重要活动,阅读的功能及其范围正逐渐泛化,因此,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阅读资源,使之与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文本的学习形成链接。分类实施拓展,即续读全文或原文;解读科技文;赏读情感文;悟读哲理文等。通过引导学生海纳各种阅读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狭义的概定,就是按照文本的逻辑顺序进行有声或无声的再现,在对文本进行吸纳、内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释解、表达等多种语文能力,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认识社会、学会生活。阅读是语文生活化的一种重要活动,阅读的范围及其功能正逐渐广泛化,作为信息社会的主体,人们对一件商品的选购,对网络的利用都可视为阅读的范畴。因此,阅读既是语文的特定的表现形式,又是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拓展性分类阅读,就是在对课文进行吸纳、内化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局限,分类实施开放性的续读、解读、赏读和悟读。网络阅读资源,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的效率。
    一、续读。续读是指在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实现课内阅读目标的基础上,对于被选编或截取的原文进行深入的阅读。由于教材在选编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全文或者原文编入教材。所以,进行拓展性续读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认识更加真实的社会现实;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完整的认识文本中的主人公;还有利于启迪(也叫平衡)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激发课内外阅读的兴趣。以《少年闰土》(第九册语文,注:文中所列举的课文均来源于人教社大修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课内我们引导学生采取自读、自悟的方式,感受农村少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以及的无限向往。体会和闰土的深厚情谊以及现实难以穿透的隔核。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故乡》。其基本步骤:(一)课内导读。体会闰土的勤劳、朴实和机智,感悟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身处不同阶层的同龄少年的深厚情谊;(二)课外续读。1、老师以启发性、激趣性的语言从课文中导出:在本文中,同学们认识了少年闰土,你们想知道闰土的命运吗?几十年后,他还能和亲密无间、无话不说吗?如果你想知道这一切,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故乡》,它会给你一个完整的答案;2、老师向学生下发复印的《故乡》的原文(有原文的除外);3、对阅读作必要的提示;4、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以谈收获为主,不作统一要求。这种以文本为据,适度拓展的阅读方式,不仅仅在于丰富和完善了一个闰土的形象。还可以促使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如果这样,对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影响将是终身的。类似的课文还有很多,比如史铁生的《秋天的回忆》(第九册语文,选自《我与地坛》),罗广斌、杨益言的《狱中联欢》(第十一册语文,节选自《红岩》)等,它们都属于节选文,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续读。
除了依文本进行拓展性续读外,还可以依作者进行拓展。比如读了《林海》(第十一册语文)引导学生去读老舍的散文,学习了《鸟的天堂》(第十一册语文)布置学生收集并阅读巴金的作品,读了《泊船瓜洲》和《游子吟》(第十一册语文),组织学生阅读王安石和孟郊的诗等。这样不仅增加了阅读量,而且加深了对名家名篇的进一步了解。给了学生课外阅读一个健康的指向。
    二、解读。解读就是从文本到生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更为广泛地阅读。就修订版教材在内容的选择方面来看,在体现多文体分类集合的特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环境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的渗透。因此,对这类课文的处理,除了课堂上的常规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外,必须在生活中加以解读,以《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第十册语文)为例。(一)课堂导读。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充分认识电脑的神奇功能及其重要性,认识电脑广阔而又无法预见的未来,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二)课外解读。(1)认识电脑、学会操作电脑。要求学生借助有关的专业教材或者是资料,在阅读并且读懂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课进行实际操作;(2)收集有关电脑方面的资料,可以是电脑最新成果的有关报道、原理剖析、应用指南,也可以是对电脑有关硬件软件的应用说明、疑难解答等。学生大多对自己收集的有关电脑科技方面的材料比较感兴趣,通过对这些感兴趣的材料的阅读,巩固了学生在课堂阅读中所获取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再有《新型玻璃》(第七册语文),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借助多种媒体去查找有关玻璃的资料,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功能的玻璃将不断出现。在环境科学方面,类似的课文也不少。如《朱鹮飞回来了》、《只有一个地球》、《蟋蟀的住宅》、《海豚救人》、《珍珠鸟》、《蛇与庄稼》等,这类文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环境(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查阅类似的资料,深入了解我国的环境现状。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以趋实现阅读综合能力及其训练目标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与习作训练相结合,组织学生深入实际采写相关的调查报告等,把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起来。使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学生的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
    三、赏读。赏读,单就拓展来讲,是指从文本到更为广阔的自然,陶冶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翻开人教社大修版单册教材,陶情冶趣的课文不少,如第九册中的《海上日出》、《夕照》、《迷人的张家界》、《草原》、《海滨小城》、《五彩池》、《珍珠泉》等等。这类课文可谓是陶冶学生情趣的精品,但若适时拓展,借题发挥,效果会更好。以《迷人的张家界》为例,课中,我们引导学生自主(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地体悟张家界的奇特地貌及迷人的自然景观,在此基础上,我们给出一定的时间,一是让学生继续收集有关张家界的资料,丰富对张家界的认识,体会不同作者不同的着眼点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让学生收集所有的描写自然景观的文本,如有关黄果树瀑布、黄山晨雾、泰山、长江、清江、武当山等方面的写景短文,继续感悟大自然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民族风情,在不知不觉中训练阅读方法,体会表达方式。收集相关文本时,可以分组进行,并可适当考虑能力强弱的搭配。拓展阅读后,要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对赏读收获的交流应该是全面性的,不仅要让学生说出知道了什么?,还要能谈出是怎么知道的?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拓展性阅读,实现拓展性阅读目标的全面性。除了借实施拓展性赏读以外,还可以借引导学生赏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九册语文)、《军神》(第九册语文)、《小珊迪》(第七册语文)等课文,读后常常令人心情澎湃,热泪盈眶。因此,学习了此类课文后,再在课外读一读类似的文本,不仅有利于调动和纯洁学生的情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表情达意的方法。
    四、悟读。悟读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对蕴含有一定哲理的文本进行广泛阅读。指导学生全面、客观、理性地感悟生活,认识社会。丰富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材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法秀美、道理隽永的课文,如第九册的《挑山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高梁情》;第七册中的《和时间赛跑》、《陶罐和铁罐》、《长城砖》等,这些课文,把生活中的一些道理或明或暗地蕴含于对人、事、景的描述中,嚼来令人回味无穷。如何对这类课文进行拓展呢?以《挑山工》为例。(一)文中感悟。通过多种读法,咀嚼挑山工的话,仔细品味的思索,反复研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挑山工的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二)课外悟读。1、收集类似挑山工的体会劳动艰辛的短文(如《陈秉正的手》),广泛收集并阅读寓理于文的各种文本,散文、童话、寓言均可,对于搜集和阅读的过程,时间要充足,内容要广泛,渠道要宽广。既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古文;既可以在书籍中查找,也可以在网络中搜寻。这样,才能保证吸纳内容的丰富。2、开展讨论。读而不悟似白读,悟后不论一线天。因此,在自读、泛读、悟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组织学生议读、论读,通过对各自的收获、体会进行交流(必要时,甚至可以对文本进行典读),从而弥补个体理解上的缺撼,多方面地提高的效果(自悟及帮助别人感悟);3、组织学生由文本到生活,其方法是引导学生广读报刊上的杂文(小论文),启发学生理性地对待生活、客观地看待社会,初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价值观。
    读,只有读得多,才能悟得深,悟得广。小学阶段的阅读不仅在于说真话,表真情,还在于明事理。而过去我们对此训练较少,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后简称《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简称《语文课标》)要求在阅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使我们对阅读的认识与实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总之,语文教材只是《大纲》(或《语文课标》)的具体体现,教材虽然选文精美,编排科学,但也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凭借。大家既然知道海纳百川的蕴意,知道实施大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依文进行拓展,让学生海纳生活中的各种阅读资源。这既是《语文课标》的要求,也是创建大语文学习氛围的要求,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素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