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的研究(课题设计)

作者:史祥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5-15

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的研究(课题设计)  

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执笔人:史祥琴  

一、 课题研究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构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是学生阅读的“练兵场”,课外是学生阅读的“主战场”。培养和造就“善于学习、善于阅读、善于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信息,善于从广阅博览中获取知识”的一代新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2.课改的目标和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为落实这一指导思想,语文课程目标首先从阅读的数量着手,它提倡扩大阅读面,并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3.阅读教学现状需要改进  

长期以来,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大一统”的教学行为,虽然发挥了传递人类文化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有可能接受文化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导致文本和鲜活的“生命”、“生活”之间还缺乏紧密的连接。语文教学虽跳出教材,但还未能真正植根于现实,满足学生需要。而我校尽管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但还远远不够。我们在阅读教学课堂调研中发现,拓展性材料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然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过多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拓展性材料的选择存在“随意性”,缺少对文本特点、学生学情的客观分析。(2)拓展性材料的运用存在“随意性”,运用时机把握不当,运用比例把握有“喧宾夺主”之嫌。(3)运用拓展性材料的目标不够明确,拓展性材料的教学功能未能充分挖掘,拓展性材料的运用仅仅留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所以有必要进行本课题的深入研究。除此以外,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虽有一些成效,学校的读书节也似乎轰轰烈烈。但细细研究发现学生的阅读活动无法真正由课内逐步向课外过渡,效果也不是很好。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的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理论思考  

(一)课题概念界定  

1.阅读教学:从信息论角度看,阅读教学要着眼于训练学生处理信息的质量和速度,这是从阅读教学的认知和技能方面着眼。从教育功能来看,阅读教学应着眼于求知、开智、立德、审美、养身。用钱理群的话来说,就是给学生打好一个“精神的底子”。因此,阅读教学主要着眼于阅读,立足于语文课堂,但我们并不排斥某些范文对作文教学的意义。  

2.拓展性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专题,通过收集与专题相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在重构的语境中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过程。通过拓展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就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2.现代阅读观: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曾深刻地指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学生的阅读面窄,课外阅读量小,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让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外阅读的目标:第一学段、第二学段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学,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教育。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提升儿童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分低中高三阶段研究组。针对本研究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年龄特点、适合范围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且高效的拓展阅读。从而促进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阅读资料;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分阶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形成比较完整的一套低中高不同阶段的摘记本,让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能写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研究原则  

1.开放性。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阅读材料。无论古代名人还是当代伟人,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都应加以拓展,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2.有效性。所选用的拓展新阅读材料指向要非常明确,同所要达到的目标要高度一致。就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目标开发与利用与之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所以,认真分析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各种各类阅读材料,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的针对性及其有效性。  

3.儿童化原则。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在拓展阅读时时一定要时刻想着儿童的特点,否则,再好的教学设计都难以落实。  

4.和谐性原则。各种语文拓展阅读材料之间配合要得当、匀称,而不是人为勉强的拼装组合。拓展性阅读的选择与调配,不能仅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情感氛围,使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健全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5.个性化原则:尽管拓展阅读材料多种多样,但是相对于不同学生和教师、不同类型的教学,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教师个人优势,突出学生优点,区分教学特性,展示独特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  

三、研究目标  

学生层面  

1.使学生在拓展性阅读过程中,可以广泛收集与阅读文本相关的信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对学习内容所处的大背景或者就某个特定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对课堂阅读材料的理解。并能结合自身的体验实现阅读文本语境的重构  

教师层面:  

1.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进一步强化“大语文”教学理念,加强阅读教学中“阅读拓展、积累”、“课内外衔接”的意识;更好地把握文本与拓展性材料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2.形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拓展材料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具体的可操作的途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四、研究内容  

1.拓展性阅读目标的研究。  

充分挖掘拓展性阅读内容的教学功能,使得拓展性阅读的运用不再流于形式,而是落到实处,。  

2.拓展性阅读内容序列化的研究。  

依据年级段层次推荐阅读书目。课题组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针对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生理、知识结构特点,分层次制定读书的目标,推荐适当的读书篇目,提出相应的读书要求。比如,一二年级侧重于儿歌、童谣、故事类作品的阅读,附加古诗词经典的诵读;三四年级在注重故事类作品阅读的同时,增加科普类作品的阅读分量,另外继续增加古诗词经典的诵读,同时可适量补充现当代文学的阅读。五六年级在强化现当代文学阅读的同时再补充增加适量的古代或外国经典名著的阅读。  

3.拓展性阅读内容应用的研究。  

教师可以尝试从“适量适度”“把握时机”“呈现方式”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提炼出拓展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指导学生拓展性阅读方法方式的研究。  

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实践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读书方法方式,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五、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1—6年级的学生。  

2.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进行。  

文献资料法: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本质是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它的基本过程是“问题——计划——行动——反思” 的循环往复,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始终要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为行动而研究”“为研究而行动。要敏感地发现现实中产生的问题,并持续关注,进行有干预的行动,再通过反思形成清晰的教 学思路。我们将运用行动研究法实实在在地通过实践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的新途径新方法。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使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从而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六、研究组织及计划  

1.课题组织  

课题组组长:陆芳  史祥琴  

课题组副组长: 王红芳  孙霞  李琳  

课题组成员:张红亚  王春华 张华英   孙丰 王惠娟 钱孟伟  杨晓艳 刘     周红波  黄建英   吴惠芳   陆海花   蒋丽萍  时勤亚  张敏玉   顾洁蓉       奚丽波  王丹凤  毛小青 朱鑫煜  

2.计划: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3年的实验:  

120123——6月,准备期:主要工作为学习理论,研制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撰写计划。  

220129——20146月,实验期:主要工作为各教师按计划实验,并写好实验心得,积累相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案例,积极开设各种公开课,参加各类评优课;定期集中研讨,解决实验中碰到的问题。  

320149——201412月,总结期:主要工作为各实验教师完成实验材料的分类整理,课题负责人完成实验报告等。  

七、预期成果  

1.能围绕课题组织各种行之有效具有实验性的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2.以课题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等形式展示实践成效。  

3.形成研究论文、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各种阅读素材、学生读书摘记等文字材料。  

4.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明显扩展,形成了良好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明显的提高,课外阅读量能够达到课题研究之前确立的硬性指标。  

八、推进措施  

1.进行相关针对性而有效的理论学习,并做好学习摘记心得。  

2.教师制定个人研究计划,完成个人成果汇总。  

3.开展各种有效的教学研究课及教学研究活动,努力从各方面拓展学生阅读的面和量,提高阅读能力和质量。  

1)开设级部研究课。  

(2)举行校级及以上专题研究课。  

(3)结合各种课型进行研究。  

4.利用中午开放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甚至图书进班级,设置小书柜。  

5.分阶段设计学生的读书笔记卡,让学生能按照要求进行摘记。  

6.每年开展校读书节,评选“书香班级”和“读书小明星”。